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每一个朝代都有其耀眼的篇章,而三国时期更是其中的一段传奇。
三国,众所周知,是一个群雄割据、硝烟弥漫的时代。而正是这片乱世,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,《三国演义》一书,便生动刻画了那个风云变幻、智勇双全的时代。
提到三国时期的猛将,谁能绕过一个名字——关羽。
关羽,后世尊称其为“武圣”,是对他卓越武艺和高尚品德的崇敬。清朝雍正年间,他的庙宇被立为“武庙”,与孔子一同,成为国家祭祀的重要对象。
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,绿袍飘逸,赤兔马英勇无比,手中青龙偃月刀熠熠生辉,浓烈的长髯和威武的面容,简直是正义化身。然而,史书记载的关羽身高为九尺,威风凛凛。以现代的标准计算,三尺为一米,换算下来,关羽的身高大约为三米,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巨人。
不过,古代度量衡与今天不同,用现代的标准去解读古人,往往缺乏准确性。关羽的真实身高是多少?这一问题,一直引发了许多讨论。
展开剩余85%幸运的是,1970年代,广西地区的考古挖掘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线索。
1976年,在广西贵县的一处化肥厂修建工地,工人们偶然挖出一块金子,消息迅速传播开来。当地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得知后,立刻展开了调查,发现附近有着大型汉墓群的记载。凭借多年经验,他们敏锐地察觉到,这一发现很可能涉及文物。
自治区文化局迅速组织了考古队伍前往贵县进行发掘工作。由于广西地区常年多雨,恰逢雨季,考古工作也因此受到许多影响,进展缓慢,只能间歇性进行。
当考古人员到达现场时,大家发现墓穴规模巨大,墓主显然是一位身份尊贵的贵族,这引起了在场每个人的极大兴趣。
墓地的斜坡墓道,由28根杉木覆盖,白膏封住的椁室等,都展现出典型的西汉墓穴特征。这座墓被命名为“罗伯湾汉墓”。
然而,打开墓穴后,所有人都大失所望,尽管墓中的陪葬品丰富,但也充满了盗洞,许多文物早已被盗走,未能带走的则被随意丢弃,文物残片散落一地。
幸好,工作人员紧急采取了维护措施,尽力保护剩余的文物免遭更大破坏。
最终,在这座墓中共挖掘出1000多件陪葬品,包含了青铜器、漆器、木器等各类珍贵物品,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墓主人的贵族身份,也为考古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。
其中,最令人惊讶的发现,是出土了三把尺子:一把竹尺和两把木尺。这些尺子对于研究汉代度量衡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由于广西湿润的气候,竹木尺难以保存,这三把尺子能完好无损流传至今,实属罕见。
第一把竹尺虽然破损,但依然保留了7个刻度,其中刻度用红色物质填充,长度为16.1厘米,刻度之间的距离为2.3厘米。
第二把木尺较为完好,保留了10个刻度,同样用红色物质填充,尺子的全长为23厘米,每个刻度依然是2.3厘米。
第三把木尺的损坏程度较为严重,仅保留两个刻度,但它的刻度与前两把尺子一致。
通过这三把尺子的刻度以及出土文献中的“寸尺丈”字样,考古学者推算出墓主人生活的时代,一尺大约等于23厘米。
在先秦时期,各地的度量衡标准不同,混乱无序。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才确立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,推动了商业流通和经济发展,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。
西汉的度量衡继承了秦制,东汉也延续了西汉的制度。由此,依据罗伯湾汉墓中出土的尺子推测,东汉时期的一尺约等于23厘米。
关羽生活在东汉末年,虽然《三国演义》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,未必完全准确,但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关羽的身高确实为九尺,按此推算,关羽的身高为2.07米。
此外,当时的日本作为东汉的藩属国,曾经频繁派遣使者前来朝拜,这些使者带回了大量东汉的遗物,其中就包括东汉时期的铜尺。
日本的嘉纳家族喜爱收藏文物,在他们家中保存了一些铜尺,其中最长的一把比考古出土的汉尺多出了0.9厘米。
结合这些流传下来的尺子,关羽的真实身高应该在2.07米至2.15米之间。
虽然并非三米高,但在那个战乱频繁、生活艰难的时代,关羽的身高确实显得鹤立鸡群,尤为引人注目。
例如,史书记载曹操的身高仅为1.61米,和关羽相比,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
当然,身高并非评价一个人伟大的唯一标准,身高只是一个加分项。
就像拿破仑,尽管他的身高常被调侃,但谁又能否认,这位横扫欧洲、缔造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英雄并非伟大呢?
同样,作为一名武将,关羽能挥动82斤重、9尺5寸长的青龙偃月刀,必定是身形魁梧。关羽的身高与史书描述的相符,若再高一些,恐怕身体骨架难以支撑。
对关羽的评价,简洁的“义绝”二字,便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。从过关斩将到镇守荆州,关羽始终将忠义放在心头,承受得起世人的崇敬与尊敬。
考古学,就是这样一种连接现代与过去的学问。它拂去历史尘埃,揭开尘封的真相,让那些曾存在于古老文字中的人物,鲜活起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